农药联苯噻虫胺的作用
联苯噻虫胺
农药联苯噻虫胺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,属于氨基酰胺类杀虫剂。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中的谷氨酸受体,从而导致昆虫神经系统的紊乱和瘫痪,最终达到杀虫的目的。
联苯噻虫胺对多种害虫都有较好的杀灭效果,包括蚜虫、白粉虱、小菜蛾、棉铃虫、玉米螟等。它的杀虫速度快,作用持久,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,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。
联苯噻虫胺还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,能够通过作物的根、茎、叶等部位吸收,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。
农药联苯噻虫胺介绍
联苯噻虫胺是由瑞士赛诺菲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杀虫剂,于2008年在欧洲上市,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。它是一种低毒、高效、环保的农药,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,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推广的一种绿色农药。
联苯噻虫胺的化学名称为N-(2-氯-5-氟-4-吡啶基)-2-(4-氯苯基)-3-氰基-1-甲基-1H-吡唑-5-胺,分子式为C17H10Cl2F3N4,分子量为411.2。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性固体,不易溶于水,易溶于有机溶剂。
农药联苯噻虫胺的常见配方以及使用方法
联苯噻虫胺的常见配方有水剂、可湿性粉剂、乳油剂等。水剂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配方,具有使用方便、效果显著、残留期短等优点。
使用联苯噻虫胺的方法主要有喷雾、灌溉、土壤处理等。具体使用方法如下:
1. 喷雾:将联苯噻虫胺水剂按照规定的浓度稀释后,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作物叶面上,每亩用量为75-150克。
2. 灌溉:将联苯噻虫胺水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加入灌溉水中,均匀灌溉在作物根部,每亩用量为75-150克。
3. 土壤处理:将联苯噻虫胺可湿性粉剂按照规定的用量均匀撒在土壤表面,然后轻微耕作,使其均匀分布在土壤中,每亩用量为75-150克。
需要注意的是,使用联苯噻虫胺时应按照规定的浓度和用量使用,不得超量使用,以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。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,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。
使用联苯噻虫胺的时间应选择在害虫密度较高的时期,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