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豆褐斑病:症状、原因、防治方法及农药配方
毛豆褐斑病
毛豆褐斑病症状
毛豆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,主要表现为豆荚上出现褐色斑点,严重时会导致豆荚变形、变黑、变软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初期症状为豆荚表面出现小斑点,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斑点,颜色由浅至深,最终形成褐色或黑色斑点。病斑表面常有黑色霉层,豆荚变形、变黑、变软,严重时会导致豆荚裂开。
毛豆褐斑病原因
毛豆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,主要通过种子、土壤、残留物、风、水等途径传播。高温多雨、湿度大、通风不良、土壤酸性等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。豆荚受伤、虫害、缺肥等也会增加病害的发生率。
毛豆褐斑病防治方法
1. 种植抗病品种: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,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。
2. 土壤消毒: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,能够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,减少病害的发生。
3. 合理施肥:保证豆荚的养分供应,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。
4. 做好田间管理:及时清除病残体、杂草等,保持田间通风透气,减少病害的传播。
5. 使用农药:在病害初期,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,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。
毛豆褐斑病农药配方及使用方法
常用的农药有氧化锰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等。以下是氧化锰的配方及使用方法:
1. 配方:氧化锰50%可湿性粉剂10克/亩,或氧化锰50%可湿性粉剂20克/亩。
2. 使用方法:在病害初期,将药剂兑入水中,均匀喷洒在豆荚上,每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2-3次。
毛豆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,对豆荚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。为了防治病害,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,如种植抗病品种、土壤消毒、合理施肥、做好田间管理等。在病害初期,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,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。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,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,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