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生理性裂果病:症状、原因、防治方法详解
葡萄生理性裂果病
症状
葡萄生理性裂果病是一种常见的果实病害,主要表现为果实表皮出现裂缝,严重时会导致果实破裂。裂缝通常从果柄处开始,向果实顶端或侧面延伸,形成不规则的裂纹。裂缝处的果皮变薄,果肉暴露在外,易受到病菌和虫害的侵袭,导致果实腐烂。此外,裂果病还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商业价值。
原因
葡萄生理性裂果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水分不足:干旱天气或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果实表皮失去弹性,容易出现裂缝。
2. 水分过多:过度浇水或降雨过多也会导致果实裂缝,因为果实吸收过多的水分后会膨胀,而果皮的弹性有限。
3. 营养不良:果实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,如钾、钙等,会导致果实表皮变薄,易于裂开。
4. 气候变化:气温波动、日照不足、风雨交加等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和发育,导致裂果病的发生。
防治方法
为了防止葡萄生理性裂果病的发生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控制水分:合理浇水,避免过度或不足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。
2. 施肥调理:及时施肥,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,特别是钾、钙等。
3. 喷洒药剂:使用药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裂果病。常用的药剂包括氯化钙、硼酸、腐植酸等。
4. 剪枝整形:适当剪枝和整形可以改善果实的通风和光照条件,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。
5. 防治虫害:果实裂缝容易受到虫害的侵袭,因此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,如喷洒杀虫剂等。
农药配方及使用方法
1. 氯化钙:将氯化钙溶解在水中,浓度为0.5%-1%,喷洒在果实表面。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洒3-4次。
2. 硼酸:将硼酸溶解在水中,浓度为0.1%-0.2%,喷洒在果实表面。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洒3-4次。
3. 腐植酸:将腐植酸溶解在水中,浓度为0.1%-0.2%,喷洒在果实表面。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洒3-4次。
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1. 选择适当的药剂和浓度,遵循使用说明。
2. 在果实成熟前喷洒,避免药剂残留。
3. 喷洒时要均匀覆盖果实表面,避免漏喷或重喷。
4. 避免在高温、强光或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喷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