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叶鞘腐败病:症状、危害及防治措施

惠农大数据2023-08-31131阅读

水稻叶鞘腐败病症状

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,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鞘上。初期症状为叶鞘表面出现黄色或白色小斑点,随着病情加重,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褐色或黑色,最终导致叶鞘腐烂。病害发生后,叶鞘内部会产生大量的黄色或白色霉层,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。

水稻叶鞘腐败病危害

水稻叶鞘腐败病会导致水稻叶鞘腐烂,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,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。病害还会导致水稻叶片变黄、枯萎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死亡。

水稻叶鞘腐败病防治措施

1. 种植抗病品种: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,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。

2. 合理施肥:适量施肥,保证水稻的生长发育,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。

3. 喷洒农药:在病害初期,可以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,防止病害扩散。

4. 清除病源:及时清除病害部位,减少病害的传播。

水稻叶鞘腐败病特效农药配方

1. 三唑酮:该农药具有广谱、快速、持久的杀菌作用,对水稻叶鞘腐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2. 恶霜灵:该农药具有快速、持久的杀菌作用,能够有效防治水稻叶鞘腐败病。

3. 氟吡呋喃酮:该农药具有广谱、快速、持久的杀菌作用,对水稻叶鞘腐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对于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,应该采取综合措施,包括选用抗病品种、合理施肥、喷洒农药和清除病源等。应该注意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安全,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。

以上就是新农网介绍的《水稻叶鞘腐败病》,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或者关注@农村娃MIC免费咨询。

亩产万斤优质红薯高产栽培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