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齿矮瘸症状危害及防治措施
水稻齿矮瘸症状
水稻齿矮瘸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,主要表现为水稻植株生长缓慢,叶片变黄,叶尖弯曲,叶缘呈现齿状,植株高度矮小,根系发育不良,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死亡。受感染的水稻还会出现叶片发黄、叶片卷曲、叶片变薄等症状。
水稻齿矮瘸危害
水稻齿矮瘸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,降低水稻的品质和经济效益。由于水稻齿矮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,如果不及时控制,会导致病菌在田间大量繁殖,进而影响周围的水稻田,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。
水稻齿矮瘸防治措施
预防水稻齿矮瘸的发生,首先要注意水稻的品种选择,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。要注意田间管理,及时清除杂草,保持田间通风透气,避免积水。在病害发生后,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。化学防治可以使用特效农药进行喷洒,生物防治可以使用有益微生物进行施用。
水稻齿矮瘸特效农药配方
特效农药配方: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+25%噻唑膦水分散粒剂,按照1:1的比例混合使用,每亩用药量为75克。使用时,将药剂充分溶解在水中,均匀喷洒在受感染的水稻植株上,每隔7-10天喷洒一次,连续喷洒2-3次即可有效控制水稻齿矮瘸的发生。
以上就是新农网介绍的《水稻齿矮瘸》,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或者关注@农村娃MIC免费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