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大螟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
玉米大螟:如何防治这一玉米害虫?
玉米大螟症状
玉米大螟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,它的幼虫会在玉米茎内挖掘通道,导致玉米茎部分或全部枯死。玉米大螟的成虫体长约2厘米,翅膀呈灰褐色,前翅有一条白色的纵线。玉米大螟的幼虫体长约3厘米,身体呈白色,头部呈黑色。
玉米大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茎部分或全部枯死,叶片出现黄化、卷曲等现象。在玉米茎内可以看到幼虫挖掘的通道,通道内有粉末状的粪便。
玉米大螟危害
玉米大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玉米产量下降,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玉米死亡。玉米大螟的幼虫在玉米茎内挖掘通道,破坏了玉米的正常生长,导致玉米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,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。
玉米大螟防治措施
1. 机械防治:在玉米生长期间,定期检查玉米茎部是否有幼虫挖掘通道,如发现及时将幼虫取出。
2. 生物防治:利用天敌控制玉米大螟的数量。可以引入寄生蜂、天牛等天敌,控制玉米大螟的数量。
3. 化学防治:使用农药喷洒玉米茎部,杀死玉米大螟的幼虫。使用农药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,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。
玉米大螟特效农药配方
1. 氯氰菊酯:氯氰菊酯是一种高效、低毒、广谱的杀虫剂,对玉米大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使用时,将氯氰菊酯按照说明书的剂量稀释后喷洒在玉米茎部即可。
2. 拉脲菊酯:拉脲菊酯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,对玉米大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使用时,将拉脲菊酯按照说明书的剂量稀释后喷洒在玉米茎部即可。
玉米大螟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,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。为了防治玉米大螟,我们可以采取机械防治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。在使用农药时,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,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。
以上就是新农网介绍的《玉米大螟》,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或者关注@农村娃MIC免费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