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稻苞虫的症状及危害

惠农大数据2023-09-02195阅读

摘要:

水稻稻苞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,它会在水稻的苞穗内产卵,导致水稻减产,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水稻死亡。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稻苞虫的症状及危害,以及如何防治水稻稻苞虫。

水稻稻苞虫的症状及危害

水稻稻苞虫是一种小型的昆虫,它的体长只有3-4毫米,身体呈黑色或深褐色。水稻稻苞虫主要危害水稻的苞穗,它会在苞穗内产卵,导致苞穗发育不良,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苞穗死亡。水稻稻苞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 减产:水稻稻苞虫会在苞穗内产卵,导致苞穗发育不良,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。

2. 质量下降:受到水稻稻苞虫危害的苞穗,其籽粒数量减少,而且籽粒的大小和质量也会下降。

3. 感染病菌:水稻稻苞虫在产卵的过程中,会破坏苞穗的组织结构,从而为病菌提供了侵入的机会,导致水稻感染病害。

水稻稻苞虫的防治措施

为了防治水稻稻苞虫的危害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:

1. 机械防治:在水稻生长期间,定期检查水稻苞穗,将受到水稻稻苞虫危害的苞穗及时摘除,以减少水稻稻苞虫的繁殖。

2. 生物防治: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水稻稻苞虫的数量,比如利用蜘蛛、蚂蚁等天敌来捕食水稻稻苞虫。

3. 化学防治:可以使用农药来防治水稻稻苞虫,但是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,以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。

水稻稻苞虫的药物防治

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药物防治水稻稻苞虫的配方:

1. 乙氧甲环唑:每公顷用量为75克,用水50升,喷雾处理。

2. 拉莫三嗪:每公顷用量为75克,用水50升,喷雾处理。

3. 氯氰菊酯:每公顷用量为75克,用水50升,喷雾处理。

使用方法:将药物充分溶解在水中,然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水稻苞穗上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
水稻稻苞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,它会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。为了防治水稻稻苞虫的危害,我们可以采取机械防治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。在使用农药防治时,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,以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。

亩产万斤优质红薯高产栽培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