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粗缩病:症状、危害及防治措施
摘要:
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,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、卷曲、变形、干枯等,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粗缩病的症状、危害以及防治措施,帮助农民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病害。
玉米粗缩病症状以及危害
玉米粗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,主要侵染玉米的叶片、茎、穗等部位。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、卷曲、变形、干枯等,严重时会导致玉米的减产和品质下降。玉米粗缩病还会导致玉米的营养成分流失,影响玉米的食用价值。
玉米粗缩病防治措施
1. 种植抗病品种: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,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率。
2. 合理施肥:适量施肥,保证玉米的养分供应,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。
3. 做好田间管理:及时清除田间杂草,保持田间通风透气,减少病菌的滋生。
4. 使用生物防治剂:使用生物防治剂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,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。
5. 使用化学药剂: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,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,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,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。
玉米粗缩病用什么药?
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氧化乐果、甲基托布津等,其配方如下:
氧化乐果:每公顷用药量为75-150克,用药前需将药剂充分溶解于水中,均匀喷洒在玉米叶片、茎、穗等部位。
甲基托布津:每公顷用药量为50-100克,用药前需将药剂充分溶解于水中,均匀喷洒在玉米叶片、茎、穗等部位。
使用化学药剂时,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,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。
TAGS:
玉米粗缩病、症状、危害、防治措施、化学药剂、生物防治剂、田间管理、施肥、抗病品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