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小翅雏蝗:症状、危害及防治措施
摘要:
玉米小翅雏蝗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害虫,其危害不容小觑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小翅雏蝗的症状和危害,以及防治措施和药物配方。
玉米小翅雏蝗症状以及危害
玉米小翅雏蝗是一种小型昆虫,体长约5毫米,身体呈灰褐色。它们主要在玉米生长期出现,以幼虫为害。玉米小翅雏蝗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叶片被啃食:玉米小翅雏蝗以玉米叶片为食,啃食叶片会导致叶片变黄、枯萎、甚至死亡。
2. 玉米生长受阻:玉米小翅雏蝗的幼虫会在玉米叶片上产卵,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啃食叶片,导致玉米生长受阻。
3. 传播病害:玉米小翅雏蝗还会传播一些病害,如玉米花叶病毒病等。
玉米小翅雏蝗防治措施
为了防止玉米小翅雏蝗的危害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:
1. 机械防治:在玉米生长期,可以使用网罩或纱布等物品覆盖在玉米上,防止玉米小翅雏蝗的幼虫进入。
2. 生物防治:可以使用一些天敌,如寄生蜂、蚜茧蜂等,来控制玉米小翅雏蝗的数量。
3. 化学防治:可以使用一些农药来控制玉米小翅雏蝗的数量。使用农药需要注意安全,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。
玉米小翅雏蝗用什么药?
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农药配方:
1. 乙酰甲胺:10%。
2. 氯氰菊酯:5%。
3. 乳油:85%。
使用方法:
1. 在玉米生长期,将药剂均匀喷洒在玉米叶片上。
2. 每次使用药剂的量不要超过每公顷1.5千克。
3. 使用药剂时,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,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