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豆双斑萤叶甲的危害及防治措施
摘要:
大豆双斑萤叶甲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,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啃食,导致大豆生长发育受到影响,严重时会导致减产。本文将从大豆双斑萤叶甲的原因分析、防治措施以及农药配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。
大豆双斑萤叶甲原因分析:
大豆双斑萤叶甲主要在大豆生长期出现,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啃食,导致大豆生长发育受到影响,严重时会导致减产。其主要原因是大豆生长期间气温较高,湿度较大,为其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。大豆种植密度过大、土壤肥力不足等也会增加大豆双斑萤叶甲的发生率。
大豆双斑萤叶甲的防治措施:
1. 种植密度适宜:大豆种植密度过大容易造成大豆双斑萤叶甲的发生,因此在种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种植密度。
2. 加强土壤管理:保持土壤肥力充足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,减少大豆双斑萤叶甲的发生。
3. 采用生物防治:可采用一些天敌如蚜茧蜂、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,有效控制大豆双斑萤叶甲的发生。
4. 合理使用农药:如必须使用农药,应选择低毒、高效、环保的农药,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。
大豆双斑萤叶甲的农药配方:
1. 氯氰菊酯:每公顷用量为50-75克,水量为30-50升,可有效控制大豆双斑萤叶甲。
2. 拉脱维:每公顷用量为50-75克,水量为30-50升,可有效控制大豆双斑萤叶甲。
3. 噻虫嗪:每公顷用量为50-75克,水量为30-50升,可有效控制大豆双斑萤叶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