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豆淡褐斑病:病因、症状及防治措施
病因
扁豆淡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,主要发生在扁豆生长期间。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、土壤和残留物传播,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。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、土壤缺氧、土壤肥力不足等也会增加扁豆淡褐斑病的发生率。
症状
扁豆淡褐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淡褐色斑点,斑点边缘呈现出暗色环带,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,导致叶片枯黄、干枯、脱落。在严重的情况下,病害会影响到扁豆的生长发育,导致产量下降。
防治措施
1. 种植前期:选择健康的种子,进行消毒处理,加强土壤管理,保持土壤适宜的酸碱度和肥力,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。
2. 种植中期:及时清除病叶、病株和病残体,避免病害扩散。加强通风,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避免病害的发生。
3. 防治措施:在病害初期,可使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%氧化乐果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也可以使用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%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农药配方
1. 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:每公顷用量为100-150克,每次用药量为50克,用水50-100升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2. 50%氧化乐果可湿性粉剂:每公顷用量为100-150克,每次用药量为50克,用水50-100升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3. 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:每公顷用量为100-150克,每次用药量为50克,用水50-100升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4. 50%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:每公顷用量为100-150克,每次用药量为50克,用水50-100升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