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用大豆性斑疹病:症状、原因、防治方法详解
症状
菜用大豆性斑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,主要发生在豆科植物上,如豆角、豌豆、菜豆等。病害初期,叶片上出现小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淡黄色斑点,随着病情加重,斑点逐渐扩大,颜色变为灰白色或灰黑色,边缘呈现出暗红色,叶片逐渐枯黄、干枯,最终落叶。病害还会影响豆荚的发育,导致豆荚变形、变小、变黑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豆荚不结实。
原因分析
菜用大豆性斑疹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,病原菌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易于繁殖,因此夏季是病害高发期。土壤中的病原菌也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在土壤中长期种植豆科植物,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,从而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。
防治方法
1. 种植抗病品种: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,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。
2. 合理施肥: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,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。
3. 清除病残体:及时清除病残体和落叶,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。
4. 喷洒农药:在病害初期,可以喷洒50%氧化乐果可湿性粉剂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,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。
农药配方
50%氧化乐果可湿性粉剂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