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卷叶野螟:症状、原因及防治方法详解
豆卷叶野螟症状
豆卷叶野螟是豆类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,主要危害豆类作物的叶片和豆荚。豆卷叶野螟的幼虫在豆类作物上吃食叶片和豆荚,导致豆荚变形、萎缩,豆荚内的豆粒也会受到影响,从而影响豆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。
豆卷叶野螟的幼虫在豆类作物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被啃食,形成不规则的斑点,叶片边缘呈现波浪状,叶片表面还会出现蛛网状的丝线。豆荚被啃食后,会出现变形、萎缩等现象,豆荚内的豆粒也会受到影响,从而影响豆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。
豆卷叶野螟的原因
豆卷叶野螟的发生与气候、土壤、作物品种、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。豆卷叶野螟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,气温在20℃左右时,幼虫的发育速度最快。豆卷叶野螟的危害主要发生在豆类作物的生长期,特别是在豆荚成熟期,因为豆荚成熟期时,豆荚内的豆粒已经形成,豆卷叶野螟的幼虫会在豆荚内啃食豆粒,导致豆粒变形、萎缩,从而影响豆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。
豆卷叶野螟的防治方法
1. 生物防治
利用豆卷叶野螟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常用的天敌有蜘蛛、蚜茧蜂、寄生蜂等。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豆卷叶野螟的数量,从而减轻豆类作物的危害。
2. 化学防治
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,但需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。常用的农药有氯氰菊酯、吡虫啉等。在使用农药时,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,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。
3. 栽培管理
合理的栽培管理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豆卷叶野螟的数量。在豆类作物的生长期,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,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死亡体和病虫害的卵、幼虫等,可以有效地减轻豆类作物的危害。
针对豆卷叶野螟的农药配方
1. 氯氰菊酯:每公顷用量为50-75克,用水稀释后喷洒在豆类作物上。
2. 吡虫啉:每公顷用量为50-75克,用水稀释后喷洒在豆类作物上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使用农药时,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,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