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铃薯的主要虫害——块茎蛾

惠农大数据2023-07-16223阅读

马铃薯的主要虫害块茎蛾

块茎蛾的特征和危害

块茎蛾(Phthorimaea operculella)是马铃薯上的一种重要害虫,属于蛾科。成虫翅膀呈灰褐色,前翅有黑色斑点,翅展开时约为10毫米。幼虫体型较小,呈淡黄色,头部呈黑色,身体上有黑色斑点。块茎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幼虫在马铃薯块茎内挖掘出通道,使得块茎表面出现黑色斑点,严重时会导致块茎腐烂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

块茎蛾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

块茎蛾的生活习性主要是在夜间活动,白天躲藏在土壤中或块茎内。成虫在春季出现,每只雌虫寄生的卵数约为100-200个,卵孵化后的幼虫在块茎内挖掘出通道,经过4-5个龄期后,幼虫变成蛹,最终成虫在块茎内羽化。

块茎蛾的防治方法

1. 预防为主

在种植马铃薯前,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,以减少块茎蛾的卵的数量。应选择抗病虫害的马铃薯品种,以降低块茎蛾的危害。

2. 化学防治

在块茎蛾危害严重的情况下,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。常用的农药有氯氰菊酯、敌敌畏、杀螟松等。氯氰菊酯是一种高效、低毒、广谱的杀虫剂,对块茎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,注意保护好自身和环境。

3. 生物防治

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、安全、有效的防治方法。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释放天敌、使用杀虫菌等。释放天敌可以采用人工放虫或者自然放虫的方式,常用的天敌有寄生蜂、蚜茧蜂等。使用杀虫菌可以采用喷洒或者灌根的方式,常用的杀虫菌有苏云金杆菌、芽孢杆菌等。

农药配方和使用方法

农药配方:氯氰菊酯10%可湿性粉剂

使用方法:

1. 在块茎蛾危害严重的情况下,选择气温较低的早晨或者傍晚进行喷洒。

2. 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,一般每亩用药量为30-40克。

3. 喷洒时应注意保护好自身和环境,避免对人畜和水源造成污染。

块茎蛾是马铃薯上的一种重要害虫,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块茎内挖掘出通道,导致块茎腐烂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预防为主,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常用的防治方法。使用农药时应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,注意保护好自身和环境。

亩产万斤优质红薯高产栽培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