芸豆斑荚螟及芸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
芸豆斑荚螟
芸豆斑荚螟
芸豆斑荚螟是芸豆的一种重要害虫,主要危害芸豆的荚果。成虫体长约5毫米,翅膀呈灰褐色,前翅有一条深色横带。幼虫为白色,头部呈黑色,体长约10毫米。芸豆斑荚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荚果被蛀食,严重时会导致芸豆减产甚至绝收。
芸豆斑荚螟的发生与气温、湿度、芸豆品种、栽培方式等因素有关。一般在气温达到20℃以上、相对湿度在70%以上时,芸豆斑荚螟的发生率较高。芸豆斑荚螟的危害也与芸豆的品种有关,一些品种对芸豆斑荚螟的抗性较强。
针对芸豆斑荚螟的防治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清除病株和病果,减少虫源。
2. 采用轮作,避免连作。
3. 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捕成虫,减少繁殖。
4. 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。常用的杀虫剂有氯氰菊酯、吡虫啉等。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,注意安全。
芸豆斑枯病
芸豆斑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,主要危害芸豆的叶片和茎部。病害初期,叶片上出现小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,后期斑点扩大,形成不规则形的枯死斑。茎部也会出现褐色斑点,严重时会导致芸豆死亡。
芸豆斑枯病的发生与气温、湿度、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关。一般在气温较高、湿度较大的环境下,芸豆斑枯病的发生率较高。土壤过湿、通风不良等也会增加芸豆斑枯病的发生。
针对芸豆斑枯病的防治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采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。
2. 加强通风,保持土壤适度湿润。
3. 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,减少病源。
4. 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。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、硫磺等。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,注意安全。
农药配方及使用方法
1. 氯氰菊酯:每亩用量为50-75克,用水稀释后喷洒叶面,每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2. 吡虫啉:每亩用量为20-30克,用水稀释后喷洒叶面,每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3. 多菌灵:每亩用量为50-75克,用水稀释后喷洒叶面,每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4. 硫磺:每亩用量为2-3千克,用水稀释后喷洒叶面,每7-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-4次。
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:
1. 选择适量的农药,不要过量使用。
2. 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,注意安全。
3. 避免在芸豆开花期使用农药,以免对芸豆产生影响。
4. 农药使用后,应注意清洗喷雾器具,避免残留。